|
郑和下西洋人物雕塑时间:2021-06-22
如果郑和西航的档案被销毁,毕竟找到了嫌疑人刘大侠。但郑和庞大的“特种舰队”的行踪呢?谁藏起来了还是被毁了?燃烧、下沉或拆卸?隐藏或销毁这么多巨大的物品比销毁档案要困难得多。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嫌犯。 2005年7月是郑和首次西航600周年。西大洋是当时使用的旧名称,指印度支那半岛、南洋群岛、孟加拉湾、印度洋、阿拉伯海、红海和非洲东海岸海域。这是一个非常难忘的日子。作为一个海洋大国,我们在历史上有过自己的辉煌,我们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流的海洋强国。600年前,从1405年到1433年,郑和率领一支强大的船队,7次穿越印度洋,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。这是一个令人鼓舞和自豪的壮举。 遗憾的是,自从郑和之后,中国的海洋探险精神就消失了。郑和的这一壮举也被执政当局视为渎职,甚至相关档案也被视为荒废和损毁。郑和及其伟大的事业也被遗忘了。好在1905年,梁启超先生出版了《祖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传》,引起了人们对郑和航海壮举的关注,拉开了郑和研究的序幕。梁启超先生开创的“郑和学”距今不过100年,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。 自郑和远洋航行档案被毁以来,许多基本问题仍然一头雾水。不清楚是谁出于什么动机销毁了这些档案。官方历史上没有记载。《明人笔记》中提到,刘大侠销毁了这些档案,但似乎证据仍然不足,“事出有因,无据可证”,这一点无法解决。 顾启元的《客座赘语》上卷说,刘大侠“拿着烧了,里面的意思一定很奇怪”,烧的动机很难让人信服。陆树生的“长水日抄”是刘大侠“先查后隐”的另一种说法。只是“隐藏”,而不是“破坏”。后来,焦宏在《玉堂丛语》第五卷中说:“刘先发现,藏在别处”,只是藏,不是毁。后来,有人问:“图书馆里的档案,怎么会丢了呢?”刘大霞笑着说:“三保户西进时,花了几十万的钱和饭,死的军民也有几万。即使他们得到了宝藏,对国家有什么好处?这位部长应该受到严厉的训诫。虽然旧案还在,但也应该销毁,把它们连根拔起。是否有邪恶就足够了?”如果这个记录可信的话,充其量只能说明刘大侠知道这些档案在哪里,但不能确定他是否销毁了这些档案。 明清两代政府为了对付中国东南的敌人,采取了消极的禁海政策。“移边”、“禁海”的目的是围堵敌人,结果却是围堵自己。这种被动防御策略已经持续了数百年。这几百年是欧洲国家奖励航海的时候。欧洲资产阶级为了掠夺殖民地财富,掀起了海上探险的高潮。各国竞相扩大海外贸易,争夺海上霸权,寻求新航线,形成了持久的海上热。这一时期,中国和明清政府扼杀了遥遥领先于世界的造船业和航海业。随着造船业和航海业的衰落,海军的建设无从谈起。长期以来,统治者不重视海洋,缺乏海洋意识,没有意识到海权关系到国家的兴盛。明清两代政府为了对付中国东南的敌人,采取了消极的禁海政策。“移边”、“禁海”的目的是围堵敌人,结果却是围堵自己。这种被动防御策略已经持续了数百年。这几百年是欧洲国家奖励航海的时候。欧洲资产阶级为了掠夺殖民地财富,掀起了海上探险的高潮。各国竞相扩大海外贸易,争夺海上霸权,寻求新航线,形成了持久的海上热。这一时期,中国和明清政府扼杀了遥遥领先于世界的造船业和航海业。随着造船业和航海业的衰落,海军的建设无从谈起。长期以来,统治者不重视海洋,缺乏海洋意识,没有意识到海权关系到国家的兴盛。 一个拥有近2万公里海岸线的国家,没有中央政府指挥的远洋舰队。一个曾经拥有海上优势的国家,沦落到只有少数不属于对方、与现代海岸警察相似的外国海军军官,甚至是不合格的海岸警察。很难对付海盗和走私犯。我们怎样才能保卫祖国的海疆? |